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龜山島





想起數個星期前,一夥人趁蘭博試營運開放團體登記參觀去了一趟烏石港。從七、八年前就吵得沸沸揚揚的蘭陽博物館,經過數年的時光,向世人展現些微完整的面貌了。

幾次搭火車從山的那一邊過來,穿過隧道看見龜山島,知道已經到了蘭陽大地,隨即眼前便閃過蘭博所謂以「單面山」為概念的身影,在還沒有外部裝修的時候,雨中帶深灰色的混凝土樣貌,令人覺得是個很好的風情,但外部過於矯情的裝修上去之後,頓時一股「啊~是都市人來的設計」油然而生,那一刻我可以說,我真不是那麼喜歡這東部在未來幾年內都不可能再出現大手筆經費籌畫的、所謂的博物館。那些花費高成本、高工時、高生產流程的「石版」,完全把自身從環境中脫離出來,對於烏石港僅存的海與山的邊界,硬是插入一陀異常人工、相當都市精英的構造物,沒有期待中很環境、很貼近生活、很零距離的場所感。

裡面的展覽……,嗯,就2010年這個時間點來看的話,也是異常落後與低水準的,完全看不到這台灣所稱自己為科技之島所能展現的創意,仍以相當相當傳統又老套的方式在看待展覽這件事,內容缺乏新意或許無可厚非,但展覽手法落後低能就令人不敢恭維了,跟空間的配合也是極差無比,到處看得到管線、大大小小燈光刺眼、一個個主題空間充斥各種干擾、所謂流動的空間也只不過帶來空氣溫度品質的低落...。這究竟空間先天上的設計不良?還是展覽團隊能力有待檢討?

再一次比一次強烈的煩躁感之中,看見了黃春明老師在1991年寫下的語句,靜靜地裱禎在出口的牆面上,整趟參觀中唯一一次駐足,就是閱讀這些文字的時刻。胸口有一股什麼、難以形容的情緒湧起,果然是摯愛家鄉的人哪,短短的字句就撼動了人心。眼眶紅紅的,這牆上正描寫的,是以後我要稱之為家的地方哪!黃春明老師對蘭陽這片山水有強烈的情感與維護感,長年反對雪隧的開通,就是不願意見到自己的家鄉任由外人只因假日無聊所需而隨意開闢,不願意見到善良純樸的土地,因為金錢操弄變得銅臭又現實,至今每每需要離開家鄉,一定還只搭火車,我想,有部分原因,也是想要再一次看看家門之內的風景吧!過了山洞之後,家在背後越離越遠;再次經過山洞而來,「我回來了!」

18年前第一次搭著火車到蘭陽平原,在黑色幽長的隧道之後,龜山島與那一片金亮的海水,迎接第一次來到的客人;18年後,龜山島與同樣一片金亮的海水,開始成為回家的標記與理由。我真幸運,有機會跟黃春明老師這位令人敬愛又真誠的前輩作同鄉,開始能夠體會並認同藏在他心中那份濃烈的、對於這片大地的愛。

再次讀著牆上的字字句句,眼眶還是紅紅的。喔,不好,同事們就要到了,得趕快恢復正常樣子,嵌著在這一片牆上的情感,應該是唯一會再到蘭博的理由吧!


******

龜山島 / by 蘭陽的孩子 黃春明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
他的

龜山島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他夢見你,龜山島
外鄉的醫生教他數羊
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
四隻濁水溪
五隻颱風
六隻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回來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
到底是你的,或是
他的



註:照片借用自宜蘭縣政府網站。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討厭鬼





『有一種人,只要他存在,就會令人產生一股濃烈到不行的厭惡感。』
現在我相信的確有這種事。

這件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某鄉於N年前開始要推動鄉政中心,於是有一種叫做「整體開發計畫」的鬼東西出現,因為前輩子孽緣的關係,敝事務所喇這個案子喇很久,終於在號稱規劃專業的各方專家學者(其實一個個都是屁)角力拉鋸之後,終於拍版定案,也因為這個磨蹭很久的計畫,加上敝事務所並不像台北那些光鮮亮麗的大師級事務所那樣會拿案子,所以決定開始了相關建築物的設計,於是開始了一這趟討厭鬼認識之旅。

首先是公所與代表會,很不幸,這塊充滿肉汁的大餅有地方大老說他要,據說是名師及建築師來著(又是一個屁),算了:接下來是圖書館,很順利也很過癮地完成了設計,等待經費興建;繼續是托兒所,非常棒,甲乙雙方都很合意愉快地完成了設計,等待經費興建:最後剩下一塊渣,又名社區活動中心,由於建築人該死的使命感作祟,明知到這是一塊噁爛到不行的糕,為了整體性考量,還是硬著頭皮吃下來了,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然後在第一次開會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討厭鬼。自私到不行(又或者說是熱心過了頭),把公家財產當成自己家財務一樣頤指頤使,幹!還改我的設計,什麼都不懂,以為自己玩過七巧版就會做設計了,真是狗屎,把通用廁所改到廣場正中央去,因為這樣可以讓活動面積變大;面積從165平方米膨脹到300平方米還不夠,不斷追問可不可以再加大?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大,回答說:大比較好,靠杯!乾脆整個鄉給你好了,白癡到極點。這個傢伙讓我知道什麼是「小頭銳面」,那種計較的眼神,深怕自己哪裡吃了虧,一而再、再而三要求不合理的事,完全不顧還有其他單位也要同時考慮的事。然後他腦子裡不知道是裝了什麼auto reverse的裝置,那幾個貧瘠到不行的意見一直講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講到快要有一百萬遍的時候,老娘實在忍不住幹醮他,真的是小題大作,沒會找會開,討厭斃。

昨天開完會,K也忍不住說:怎麼就會有那種人,只要他一出現,就立刻攪動心裡的平靜,快速地浮出厭惡感?脾氣再好的人也受不了…。其實這種自以為是、自身既不專業又不懂尊重專業的討厭鬼還真是不少,真真令人對這完全是小島性格且完全缺乏美學教育與道德教育而製造出來的垃圾現象感到不可思議。

討厭鬼,下次你再說話,我就要踹你了!!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妮妮 II




有了身份證字號之後,現在大概只有我會在私底下這樣叫她,之前的妮妮就是現在的妍妍,一個很甜、也還算乖的小嬰兒,七個月大了。

偶爾會回想起七個月前她爆衝的景象,不敢相信如今已經是個會翻滾,小手會搶果汁喝的小妮子。這個小傢伙開始認知到身體的部位,抓東西的時候會大略知道手指可以作很多變化以改變被她捏住的東西的方向,感覺非常奇妙,她每握一次手,身體裡就多一點記憶,然後就這樣慢慢學會如何運用手,最後可能發展成可以靈巧地作各種精緻細活的能耐;腳丫丫的感覺比較慢,在她現在狀況一級棒、以後便開始走下坡的柔軟度來看,下腰捏捏腳版,偶爾想要把腳掌塞進嘴裡的情形,應該是不知道「吃腳」是一件多麼不衛生的事吧!

這個小傢伙很奇特,她並不像坊間一般嬰兒(講得好像嬰兒是購物袋 一樣),她不喜歡喝奶(註一)、也從不吃奶嘴、睡覺能免則免、巧連智號稱可征服所有嬰兒的心的巧虎,我看也被她撇在一旁…,最近比較常抓在手上的大概就是蘇菲長頸鹿(固齒器,整隻可以拿來咬)跟米菲兔的好朋友波波,真是奇特的品味啊~另外值得一提的事是,小傢伙似乎很喜歡「翻書」,讓我們不禁產生一種:啊~妮妮以後很會唸書…這樣的錯覺,其實真要深究起來,跟書有關的事業萬百種,舉凡作家、出版社、圖書館管理員、動漫屋、回收紙…都有關連,千萬要注意好好引導這小傢伙朝可以配合她聰明小腦袋瓜發展的方向才好。

說到聰明,妮妮才七個月大,就已經會裝瘋賣傻兼看人假哭撒嬌,如果感知到周圍5公尺內有人,她動不動就哀一下,扁起嘴巴來好像很受委屈,眼神倒是一副:「啊妳/你不趕快把我抱起來?」一般來說,這招用在外公外婆身上很有用,但用在她爸她媽及二姨身上就不太有用,有時候甚至會引來揶揄:「你看,又再假了」,走近一看,的確是沒有眼淚且眼神到處瞄看看有沒有人注意到她想要人家抱抱的狀態,唉~雖然過了七個月,但比起都活超過30年的我們,妮妮妳實在還太嫩啊~

因為是家裡第一個小嬰兒,所以獲得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關注,每次放假回家,妮妮也總是大家的中心,只要手部功能完好,大家就搶著抱她,難怪每次她一回到台北,保母總要抱怨假日家人抱太兇,害她也不得不抱她…。看到她這樣,心中不由得會想:能生在幸福完整的家庭裡,真是幸福又幸運的事,雖然我們不像其他人家買一大堆嬰兒用品,衣服一件換過一件幾乎沒有重複,玩具滿地皆是,嬰兒沐浴用品比拍沐浴乳廣告的女明星還要多,但是大家很關注這小傢伙各種行為與日後教育問題,她以後再壞應該也不會壞到哪裡去吧?而我們這些已經脫離嬰兒期、孩童期那單純快樂日子很久的大人們來說,能參與一個小生命的成長與轉變,實在有說不出的感動與幸運,許多時候也會赫然發現,原來一個人個性的養成與人格發展的健全,完全是建立在有無被好好的照顧與教養,是不是在一個快樂安全的環境下成長,一個小地方可能會帶給她大大的影響(註二),非常能夠理解「教」比「養」還要困難這個道理。

因此我完全可以體會老妹的壓力,從懷孕開始便擔心著小嬰兒的成長、健康與發展,那種一輩子都甩不開的擔心,是源自於很疼愛這個小孩,希望她將來是個有風範有智慧的女孩,尤其妍妍真的是可愛到不行,這並非因為是自己的小外甥女所以很偏心,所有七個月大的小嬰兒按照可愛度站一排(喔不,躺一排,他們還沒辦法站),我看她很難不躺在第一排,雖然很瞭解再怎麼樣長相的嬰兒在父母心中都是最可愛的,但我們家這個小傢伙的的確確給其他即將來當家人的表弟表妹帶來很大的壓力…。

我非常好奇妮妮長大到像我這個年歲時是個怎樣的女人,得好好保養自己,希望有機會能看得到,哈哈!




註一:這小妮子從胎兒時期就不太吸收,經常要她媽擔心她不夠大而影響發展,現在可好,都七個月大了,喝牛奶還經常只喝個20、30cc的,然後不喝就是不喝,會用舌頭檔起來,不讓大人應試把奶嘴塞給她,她媽每次泡120還真是太高估她的食量,相較其他同年齡的嬰兒動則180cc、200cc的,這傢伙真是太好養、太省錢了!但是這個瘦子嬰兒穿著「要是其他嬰兒早就是在灌大腸」的褲子一副鬆垮垮的樣子,著實讓人擔心啊!
註二:妍妍進入口腔期之後,不能避免的也會把手塞進嘴巴裡啃啊啃的,但大家不會暴力地把她的手拉出來,然後看著她哇哇大哭;相反地,大家會一邊跟她說:髒髒,不可以吃手手,跟蘇菲交朋友吧~然後一邊拍拍她的小拳頭,她就會懂得停止,不要繼續吃。當然這動作不會立即變成她的經驗而不再犯,以後還是會趁機吃手手,但我發現這小妮子變得較能夠理解也習慣大人們的「說明」,雖然似懂非懂地,不過是個好模式,這大概就是建立良好溝通的基礎吧!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HOUSE WARMING




那個…,不是要搬新家的意思,是,「啊~~~真的是太熱了。」 my house is warming up!!

好像每年這種時候都要來這麼一下,得靠腰一下天氣怎麼這麼熱。本來很慶幸今年似乎夏天沒有要來的意思,同事們已經興奮地要將夏天的「機司」(台語)拿出來,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披上厚重外套,彷彿要造訪外太空;二月下旬去東京還遇到雪片紛紛,落了一地白頭;遠在荷蘭的C也說阿畝斯特丹真是冷到要死了,如今鼻子還在原來的位置真是幸運得不得了…,誰知道昨天踩腳踏車去工地,才出門沒兩分鐘,gemita已經到了要倒在路邊喘息的地步。(注意!不是因為體能不支,是熱到發昏不由得雙腳無力,gemita可是每天都很辛勤地去工地看。)

奇怪,怎麼回來台灣超過五年了,對於熱適應還是那麼有問題…?上週末兄弟姊妹聚在一起又很無聊地把2008年夏天的西班牙南法之行的照片拿出來複習了一次,看到投影出來一片片紫色、土黃色影像,好像又穿越了時空到了那年當下的南法,那的確也是熱到一個不行,但怎麼就沒有像在台灣這樣熱到令我呼天搶地呢?

啊~是濕氣。

宜蘭多雨,從住在這塊綠土的各種人士身上調查得知,每個人家裡一定有些發霉的東西,A說雖然他買衣服都習慣購置素色無花樣,但肯定有幾件是帶有灰黑色點點;B小姐說她搬回宜蘭之後,過去花大把銀子買的名牌靴子、包包什麼的,全面長出小毛毛(註);C說那天整理櫥櫃,一拉開櫃子一看,靠!櫃子後面簡直成了異形基地…;敝人在下自從溫暖(其實是熱得要死)的台南搬過來之後,因為98%的東西都還裝在箱子裡,所以目前沒發現太多小毛毛,只有幾雙泡過雨水的鞋出現了大麥町效果。但總之無人能倖免。這個縣如果有什麼代表性的吉祥動物的話,我看非大麥町莫屬了。

總之,台灣似乎沒有春天跟秋天,只有涼一點的夏天跟夏天,而就這陣子的狀況來看,兩者之前的界線似乎非常明顯,通常是晚上八點會突然驟降個十度(31-10=21,也還是很熱,對吧?),或是早上七點突然升高個八度(23+8=31,馬上很要命,是吧?)就因為這樣,所以有時候覺得光活著就很累,皮膚真是可憐啊~如果像新加坡,天氣只有很熱跟非常熱兩種,然後整個城市國家的發展方針,又可以像現在這樣朝向用冷氣房把空間罩起來,活動一整天都感覺不到25度以上的氣溫,那也就算了。偏偏台灣還是有那麼幾天可以讓本人有機會拿出以前的滑雪外套(來看一看),每到九月竟然就看得見有人披圍巾、戴耳罩,讓人不禁懷疑到底是這個國家的人身體都很虛,還是那些圍巾啊、耳罩啊的商品其實裡面是裝冷氣來著…。但我大膽猜測,就是因為這裡太熱了,所以人們一旦接觸涼一點的空氣,就自動偽裝成「冬天」,但其實也不過跟超級市場裡的冷藏櫃一樣溫度而已,costco的蔬菜區才叫冷咧!

這麼熱,真的讓人無力(這裡的人指的是gemita本人,其他同事好像很抗熱捏…),無力沒關係,變得呆笨才糟糕,本該往北走的,竟會因為南邊有陰影而不自覺地走去南邊,坐在工作桌前,什麼屁都還沒畫出來,就先用掉半包面紙擦汗,整個房子像熱烘烘的烤箱,風扇轉著轉著,但吹過來都是暖暖濕濕的風,啊~~~。有人可能會問:開冷氣啊~是的,當所有一起在現場的同類都覺得很舒服,並且妳也很慈悲地想到現在北極熊正抓著浮冰的景象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還是忍一下好了。(群眾的力量真是可怕啊…)

所以gemita不禁要想到那即將完工的「新」家,頂層三樓那間為了預算、採光、通風而用鋼構搭建的小和室,到時候七月請好友來熱鬧熱鬧的house warming,真的就是非常warming了。

你看看,你看看,光想到就又流汗了。




註:宜蘭真是純樸到了極致了我看,經常看到有男人打著赤膊在路上走來走去,穿著不講究就先不說了;女生嘛,人口總數裡的99%大概家裡沒有化妝品,新月開那麼大一間,冷氣商場裡那麼多以前在台北生活一定很難收手血拼的服飾專櫃,簡直是門可羅雀,不,連雀都沒有,雀都搬到他縣去了,因此所謂配件、鞋子這種「蛤?」程度的小東西當然更是全數派不上用場。每次想說穿個高跟鞋上班,那「叩!叩!叩!」的聲音,會引起路上所有活著的人類轉頭過來確認你是不是裝了義肢…,Gemita原本的鞋櫃、衣櫃,我看有90%的內容物要直接請人處理掉了,不過這是後話了。